首页 > 最新动态 > 4月10日《今日丝绸头条》
最新动态
4月10日《今日丝绸头条》
2025-04-106


 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1
2024年宜州规上桑蚕茧丝绸企业产值破35亿元同比增长11.27%

河池市融媒体中心消息,近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组织招商考察组赴四川省的成都赫丘利服装有限公司、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成功签约了丝绸印染重点项目,为宜州打造“中国丝绸新都”、推进壮锦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宜州以打造“中国丝绸新都”为目标,聚焦桑蚕茧丝绸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创新、设备升级、资源循环利用等,推动宜州成为广西乃至全国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技术创新引领工艺升级,破解“卡脖子”难题。瞄准产业链短板,率先在织造、印染等核心环节实现技术突破。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引入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填补了广西全真丝织造的空白,其研发的“南方丝巢”品牌高端丝绸产品通过国际奢侈品牌认证,推动当地丝绸从原料输出向高附加值成品转型。丝绸之路控股集团2000万米丝绸炼染印项目落户宜州,终结了广西丝绸产业长期依赖外省印染的历史。目前,宜州丝绸产业实现了“织——染——销”一体化,综合能耗降低15%,产品色牢度提升至4级以上。在智能化方面,宜州建成了桑蚕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覆盖200户智慧养蚕设施。通过自动喂蚕、实时监测温湿度等技术,将养蚕成功率提升至95%,推动蚕茧质量从4A级跃升到5A至6A级,直接带动每吨生丝售价提高2万元。生产效率倍增,规模化优势凸显。通过“机器换人”与流程再造,推动丝绸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广西恒业丝绸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新增20台剑杆织机,坯绸年产能增加160万米,缫丝综合能耗下降10%。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推行“自动剥茧——智能选茧——数控缫丝”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摘茧效率提升20倍,万米绸缎人工成本减少30%。2024年,宜州规上桑蚕茧丝绸企业产值达35.05亿元,同比增长11.27%,白厂丝产量、缫丝加工能力稳居广西县域首位。循环经济赋能,资源利用率突破90%。将桑蚕副产物“吃干榨尽”,形成“桑——蚕——茧——丝——绸”主链与“桑枝——生物碱”“蚕沙——有机肥”“下茧——蚕丝被”等衍生链并行的循环发展模式。广西五和博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桑枝提取总生物碱原料药,年产值超亿元。15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开发蚕蛹蛋白饲料、桑叶茶等产品,使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2%,带动产业附加值提升40%。2024年,宜州制糖及桑蚕副产品综合利用产值达14.43亿元,创历史新高。品牌与标准双驱动,提升行业话语权。依托“宜州桑蚕茧”国家地理标志,当地企业参与制定6项行业标准,推动“绮源”“南方丝巢”等5个品牌获评广西著名商标。宜州东盟国际茧丝绸交易中心建成后,“宜州指数”成为全国茧丝定价风向标。2024年,宜州丝绸产品远销意大利、日本等高端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长18%。


2
《丝绸之国》定档  411日晚央视开播

武汉纺织大学消息,历时一年半,由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广播电视台出品,联合拍摄制作的大型人文科技纪录片《丝绸之国》(上、下)将于4月11日、12日晚19:22分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欢迎大家收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国递给世界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丝绸。秦汉之际丝绸传到古罗马,受到古罗马全民喜爱,他们将盛产丝绸的中国称为“seres的国”,seres,意思即为“丝国”。本片以丝绸为向导,开启中、西文明交流的对话,彰显当代中国人富有审美趣味的东方式生活,展现中国丝绸对世界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交流的贡献,体现丝绸与“丝绸之国”青春不老、生生不息的创新特质。从嫘祖始蚕的传说、三星堆祭祀坑中丝绸的踪迹到今天织造月面国旗的新材料,丝绸“青春不老、生生不息”。早在战国时期产自楚国的凤鸟纹锦就通过草原丝路抵达今天的新疆、中亚一带。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全线贯通,丝绸作为主要贸易商品,传入中亚、波斯、罗马等地。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以及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彰显着汉代织锦的高超技艺。唐代蜀锦的纹样设计融合中西方文化,尽显艺术魅力。丝绸,不仅是2000年前的中华文化名片,还是2000年后的探月工程新材料。丝绸在大健康领域的运用也大放异彩,“纺织+”学科的交叉创新,为传统行业注入现代活力。纪录片《丝绸之国》首次以丝绸为主线,系统梳理中国丝绸,从传统工艺到现代科技的演变,凸显“丝绸不老,青春中华”的主题。


3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国、省岗位专家开展对接交流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消息,4月3日,四川省农科院蚕业所党委副书记杜周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剑飞、肖文福一行来四川省三台蚕种场,与场党委委员王水军、四川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贾晓虎及其团队开展了国-省岗位专家对接活动。双方围绕蚕桑产业技术升级、资源整合及成果转化等工作展开深度研讨,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国-省岗位专家协作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重要抓手。针对蚕桑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专家提出当前需重点突破蚕种良繁领域的机械化瓶颈,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升良种生产效率。此外,与会专家强调应深度挖掘特色蚕种资源潜力,加强僵蚕专用品种的研发,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双方明确将以蚕种繁育、种质资源创新为核心合作领域,依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落地应用。此次对接进一步强化了产学研协作机制,明确了蚕桑产业向机械化、良种化、多元化升级的三大路径。下一步,双方将以技术成果转化为突破口,联合构建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共同推动蚕桑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4
广东检察机关助香云纱“向阳而生”

检察日报消息,香云纱以“软黄金”之名享誉世界,香云纱染整技艺即晒莨,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为丝绸染色的一种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作为香云纱核心产区,完整保留了“三蒸九煮十八晒”的古法工艺。然而,这一传承千年的技艺却一度陷入侵权泥潭。部分商家以化纤面料冒充香云纱坯绸桑蚕丝,甚至用化学染料仿制薯莨色,严重损害了这一地理标志声誉。2024年5月,佛山市检察院接到举报后,联动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查处假冒产品130件,罚款14万余元,震慑了违法行为。

治标更要治本。检察机关深入晒莨场、染整工厂调研后发现,香云纱面临原料短缺、传承断代、环保政策模糊等深层难题。“制作一匹香云纱需消耗大量薯莨,但本地薯莨种植面积逐年萎缩;晒莨需占用大面积草地,土地审批缺少明确政策支持。”一位传承人无奈表示,该非遗项目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代危机。2024年10月,佛山市检察院组织13家行政机关召开府检共商会,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会指导。会上,各方在非遗保护、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达成共识,明确了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路径。如今,香云纱鉴定标准逐步完善,产品溯源系统上线,消费者扫码即可查验真伪。顺德区伦教街道专门建立了“香云纱文化产业园”,集生产、展示、研学于一体,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法治护航让千年技艺有了新舞台。”一位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


5
专家齐聚羊城 共谋桑树产业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消息,4月8日,桑树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暨2025全国桑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大会致力推动桑树产业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促进桑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助力桑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强国建设。全国蚕桑研究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共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8日下午,与会人员到花都区蚕桑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参观了桑树种质资源圃及蚕桑科技馆。在桑树种质资源圃中,加工所还进行了育成的果桑多元化应用新品种展示,新品种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花都区蚕桑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加工所成果展厅、桑树种质资源圃库、桑基鱼塘生态循环系统沙盘模型以及产业转化平台,系统了解了研究所在桑树精深加工领域的技术突破,功能型桑树的选育成果展示,直观感受传统农业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并切实观摩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充分肯定加工所桑树多元化品种选育与创新利用产业化成果。


6
410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年4月10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下跌0.43%报收于4527.52点。B丝2022D(商检4A级生丝):250425合约下跌0.21万元报收于45.24万元;250925合约下跌0.15万元报收于44.97万元;260325合约下跌0.15万元报收于45.30万元。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7
我国服装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消息,近日,以“服装品牌的本质与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服装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表示,中国服装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始从“大而全”向“强而韧”跃迁,从“普而惠”向“高而精”延展。

孙瑞哲指出,我国服装产业制造能力与贸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体系优势、供应链优势不可撼动。产品品类创新层出不穷,内生动力活力稳步抬升。产业实力的提升带来更高声量的时尚表达,中国设计、中国品牌、中国平台实现整体性崛起。但从整体看,行业自主知识体系和理念构建仍然落后于产业发展需要与创新实践,全球消费者只见“中国制造”,不识“中国时尚”的局面有待扭转。在2024“全球服装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中,中国以3.82%的品牌价值占比位居第7,与排名前3的法国(33.78%)、美国(21.86%)和意大利(11.88%)有较大差距。孙瑞哲表示,国内头部企业虽加速国际布局,但市场影响、品牌认知仍以本土为主。行业在标准制定、价值分配、潮流引领、供应链治理等方面尚未完全摆脱“跟随者”心态。“中小制造企业为主,OEM、ODM两种代工模式为主,是我国产业的基本现实。”孙瑞哲指出,我国服装产业的话语权、议价权不足,企业容易陷入“规模扩张-利润稀释”的悖论循环。高内卷、超竞争的生态,使得很多企业疲于应对,过度的效率以牺牲品质为代价。《2024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产品质量问题居第2位。产业整体价值、品牌建设受到严重损害。我国服装产业急需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形成更高层次上的供需平衡。对此,孙瑞哲建议,全行业要以质为核心打磨产品。要提品质,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制造的应用,从民族传统文化、国际潮流文化中引入创新元素,打造新品、精品、珍品;要拓品类,围绕运动健康、冰雪经济、宠物经济等新生活方式,聚焦年轻消费者、银发消费者等新客群,加速细分品类创新;要优服务,推动产品服务化、消费场景化,强化渠道融合、场景创新,增进情绪价值、体验价值。


8
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新疆日报消息,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2024年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并着力解决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棉花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工作,推动棉花产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棉花供给安全和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站在推动全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大局的高度,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工作安排,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条,着力打造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优布局、提质量”的发展方向,推动棉花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确保面积、产量稳定。要加强优质棉基地建设,强化长绒棉机采品种选育推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要持续完善棉花质量追溯系统,用好用足棉花补贴政策,推进“优棉优补、优质优价”。要科学编制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十五五”专项规划,扎实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打造纺织、化纤等产业集聚带,进一步扩大棉花本地消纳能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要加大精准招商力度,高质量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要强化科技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统筹设立各类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在纺织服装产业的融合应用。会议强调,要加快中国棉花棉纱交易中心建设,聚焦问题、破题攻坚,把能干的先干起来,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积极推进“新疆棉花”公共品牌认证体系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市场。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扩大面向东南亚、中亚和东欧等市场棉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讲好新疆棉花故事。要深化兵地融合,统筹安排棉花生产种植规模、优化棉花加工产能等工作,持续深化兵地籽棉交售互交互认,在产业链协同、技术共享、市场开拓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做大产业集群。会议研究了《自治区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2025年度工作要点》《关于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12条政策措施》。


【  天下事  】

9
务部:将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

央视新闻消息,在4月10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商务部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在市场准入、渠道开拓、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帮助力度。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侵犯中方企业正当权益,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何咏前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面对美国霸凌关税,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以自身的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何咏前说,商务部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持续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在市场准入、渠道开拓、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帮助力度,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近日,商务部已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不少商超企业近日发布致中国优质供应链的公开信,提出对出口受阻而库存积压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渠道便利,帮助企业提升国内市场认知度、开发新产品。对此,何咏前表示,相关商超的做法是中国众多行业协会和商贸企业用实际行动,捍卫发展权利的典型缩影。何咏前介绍,4月13日,“外贸优品中华行”启动仪式也将在海南举办,欢迎更多国内商贸流通企业与外贸企业开展合作,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共同应对外部冲击。


10
一季度全国多领域销售收入稳步提升

央视网消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税收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全国多领域销售收入稳步提升。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一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占全国销售比重达29.1%,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其中,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创新动能不断积蓄。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4%,延续较快增长势头。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和应用,带动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在春节假期消费带动下,一季度,服务消费同比增长5.3%。其中,游览景区管理、旅行社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5%和15.5%;电影放映、文艺创作表演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9.6%和15.2%,反映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两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一季度,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1%,反映企业设备更新、智能化改造需求不断扩大。同时,消费活力也在持续提升,电视、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增速达到30%左右,新扩围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增速达27.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