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鑫缘集团消息,4月26日,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围绕“做新时代蚕桑追梦人”主题开展蚕学专业新生教育活动。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蚕学系主任赵国栋、团委书记邹金城率34名蚕学专业学生走进鑫缘集团工厂化养蚕车间,近距离观摩自动化养蚕设备、数字化生产线的高效运作,感受现代蚕桑产业的技术革新。
随后,师生一行走进鑫缘集团展示中心,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忠立介绍企业发展历程、创新成果与市场前景。2025届毕业生深入企业,参观现代化办公区、产品研发中心,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岗位需求、职业发展路径,精准锚定职业方向。此次活动以“新生专业认知+毕业生职业体验”双轨并行模式,强化新生对蚕学专业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认同,激发其投身新时代蚕桑事业的使命感,同时为毕业生搭建校企深度对接桥梁,有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为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推动蚕桑专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广西蚕业信息网消息,4月20日,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地区蚕桑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23YFD1600900)中的课题“适宜西南蚕区抗逆抗病优质高产蚕、桑品种选育与应用"(2023YFD1600902)和“现代化蚕桑全产业链高效生产模式构建与示范”(2023YFD1600905)工作推进会在南宁召开。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谢启凡出席会议并致辞,项目(课题)负责人韦伟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刘景刚正高级经济师以及各子课题负责人等共19人参加会议。
会上,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围绕工作进展、中期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以及资金使用进度进行汇报。项目(课题)负责人要求各课题、子课题要以考核指标为导向,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做好各项任务推进工作,提前谋划,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按期完成。最后,参会人员就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为本年度工作推进和中期考核指标落实明确了路线。
蒙山融媒消息,近日,广西蒙山县召开“茧丝绸+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专题会议,探讨和推动蒙山县茧丝绸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县委书记张银岳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茧丝绸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化认识,把握机遇,充分认识“茧丝绸+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凝心聚力,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真心实意地做好这项工作;要加强规划引领,科学编制“茧丝绸+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加强宣传推广,提高蒙山县“茧丝绸+文旅”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做好资源整合,通过优化调整,盘活现有存量,努力打造具有蒙山特色的“茧丝绸+文旅”产业品牌,推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要务实有序推动各项工作,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工作落实,谋划要精准,措施要实在,见效要快,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形成工作合力,成立联合发展的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加强支撑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县领导陈坚、曾凡玺、韩格、杨立宏、黄昌军、陆平灿、梁洁铭、林峰出席会议并就推进“茧丝绸+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交流发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县文广体旅局汇报蒙山县“茧丝绸+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设想。与会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就相关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消息,据日本商工部统计,1-2月,日本丝绸商品对外贸易额为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86%。其中,出口额为2268.99万美元,同比增长6.21%,对中国出口额为858.71万美元,占比37.85%,同比增长18.22%;进口额为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40%,自中国进口额为12286.45万美元,占比41.53%,同比增长5.92%。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年4月27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微涨0.06%报收于4612.72点,本周生丝指数累计上涨0.04%。B丝2022D(商检4A级生丝):250525合约上涨0.03万元报收于46.05万元;250925合约下跌0.09万元报收于46.08万元;260325合约上涨0.06万元报收于46.05万元。
【本周高品质生丝指数协作单位成交统计及茧丝绸现货指数】厂检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1.2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7.00万元/吨;公检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2.0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2.00万元/吨;厂检大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5.25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7.80万元/吨;公检大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3.5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3.50万元/吨;厂检6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8.8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8.80万元/吨;公检6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5.0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5.00万元/吨;厂检6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8.36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8.36万元/吨。本周高品质生丝指数平均值为5533.97(+0.05%);鲜茧指数报595.98(-1.68%),干茧(大4A-5A)指数报1576.01(+1.87%),干茧(大5A及以上)指数报1765.42(+0.26%);绸缎(南充)价格指数持平报105.70。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新华网消息,4月25日,“数智赋能 绿动丝路”2025年纺织产业创新发展对接会在苏州吴江盛泽举行。本次会议作为2025苏州全球招商大会的配套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用技术集团指导,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苏州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物基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
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战略蓝图的擘画之年,纺织产业正处于智能化革新与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交汇期。在此关键时期,通用技术新材携手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政府,共同举办此次对接会,旨在通过分享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化纤装备的创新与实践以及绿色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共同探讨纺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创新发展路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通用技术新材总经理、中纺院董事长姜俊华,通用技术集团协同发展部总经理王妘、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副总经理樊立新,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方勇,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陈宇,吴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盛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惠林,盛虹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唐金奎,桐昆集团执行总裁李圣军,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华平,通用技术新材总会计师、北京中丽董事长刘全喜,通用技术新材副总经理、凯泰特纤董事长李开占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江苏恒力集团、聚杰微纤、新凤鸣集团、恒逸集团、世名科技、吴江福华织造、兴惠集团、汇隆新材料、海利环保、常熟涤纶、义乌华鼎公司、际华三五四二、古纤道绿色纤维等龙头企业,媒体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姜俊华主持。此次会议不仅为纺织行业搭建了高规格的交流平台,更为盛泽乃至全国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在数智与绿色的双轮驱动下,这条千年“丝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消息,近日,首届中国-埃及亚麻论坛在埃及坦塔(Tanta)举行,来自中国和埃及亚麻业近300位代表出席论坛。论坛旨在通过交流与沟通,积极应对解决埃及亚麻异纤顽疾,提升纤维质量,促进埃及亚麻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由赵志刚先生主持。
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春兴先生、湖北精华集团总经理胡振亚先生和香港东嘉集团业务总监王童瑶女士,先后代表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和亚麻纺织企业发言。他们强烈呼吁埃及麻农、农场主、麻商、亚麻原料厂立即行动起来,从今年的新麻收获季节开始,从源头摒弃化纤绳与草绳,坚决抵制异纤,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将埃及亚麻原料质量提升到与其贸易地位相符的程度。埃及亚麻原料厂、农场主和当地乡镇政府代表也先后发言。他们均表示业内已经意识到亚麻异纤问题的危害和严重性,并一致承诺,从今年新麻开始,从源头抵制异纤、减少污染,为中国的亚麻朋友们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
【 天下事 】
中新社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为增长0.8%,扭转了自上年三季度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
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2月份同比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有所改善。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增速较1—2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4.2%,较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增速自上年12月份以来持续加快,为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一季度,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近六成;有24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达58.5%。其中制造业改善明显,一季度利润增长7.6%,加快2.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成为规上工业利润增长重要支撑。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4%,较1—2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为32.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0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1—2月份增强0.6个百分点。此外,“两新”政策对惠及行业利润带动效果在一季度继续显现。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2%、9.5%,分别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3.4个、8.7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助动车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8.8%、65.8%、21.7%。
中新社消息,26日在安徽合肥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安徽省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当天开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在会上发布上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浙江凭借人工智能产业实力提升首次跻身引领者梯队,超越广东、上海、北京位居区域潜力第一;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方面,安徽凭借智能算力跃升与场景应用创新首次位居中国第五位。在人工智能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广东以80.5分位居榜首。报告指出,头部科技企业与人工智能原生企业的竞合关系深化,传统科技企业通过全栈技术布局强化金融、医疗、教育等核心场景渗透,而人工智能原生企业则在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资本流动呈现明显区域集聚特征,北京、上海和浙江三地的投资总金额最多,达到649.3亿元,吸引了中国人工智能投资近78%的资金,重点投向大模型、多模态系统等前沿领域。报告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技术攻坚与产业化应用并重的关键阶段。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