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协会秘书处消息,6月17日,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唐琳在京会见了广西工信厅二级巡视员杨富刚等一行。协会党支部书记、监事长钱有清,协会副会长李欣,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文全,广西工信厅纺织医药处处长、广西茧丝办主任唐海蓉,轻工处处长曾祥平,防城港市工信局副局长谢君林,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秘书长肖雪峰等参加会见。
杨富刚巡视员介绍了近年来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蚕茧和生丝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一,香云纱年产3000多万米,真丝壮锦产业迈向规模化生产,希望中国丝绸协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广西的发展,助力广西茧丝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唐琳会长对杨富刚巡视员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广西工信厅多年的支持表示感谢,协会与广西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愿与广西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不断夯实蚕茧生产基础,提升生丝品质,协同推进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钟勉调研天虹丝绸
天虹丝绸消息,6月11日,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钟勉率专题调研组深入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专题调研归国留学人员从事蚕桑传统特色产业工作情况。绵阳市政协副主席田荣华、公司总经理薛忆陪同调研。
钟勉一行参观了“千鹤丝语”蚕桑文化展示中心,参观途中,薛忆向调研组详细汇报了公司发展历程、核心业务布局以及在助农带农、促进地方增收方面的显著成效。重点汇报其归国后在蚕桑传统产业升级中的创新做法,薛忆特别介绍了其归国后,带领公司团队在蚕桑这一传统古老产业中注入创新动能的实践做法,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桑园,运用生物技术优化蚕种品质,并积极探索定制化、高附加值蚕桑产品开发,有效破解了传统生产模式的瓶颈。钟勉对天虹丝绸探索出的创新发展路径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天虹丝绸将现代科技、市场需求与深厚的蚕桑传统相结合的模式,为全省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薛忆表示,公司会继续深耕产学研融合,畅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蚕桑这一承载千年文明的瑰宝,在现代科技的赋能下迸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与市场竞争力,为绘就四川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贡献出智慧与力量。
浙江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劳红武一行到海宁市考察“蚕-桑-菌-文”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海宁三农消息,6月16日上午,浙江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劳红武一行到海宁市考察“蚕-桑-菌-文”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中心、海宁市人民政府、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周王庙镇等相关领导陪同考察。
考察组一行走访调研了凯喜雅集团海宁优质蚕桑示范基地、蚕-桑-菌-文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听取了基地负责人对蚕桑基地建设情况的介绍,并参观了蚕桑文化研学馆。考察组对基地“蚕-桑-菌-文”集成示范模式表示肯定,通过推广多元化应用的桑蚕优良新品种,结合高值化利用废弃桑枝,进一步挖掘蚕桑文化研学深度开发与应用,推动了蚕桑文化与教育、旅游、文创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座谈会上,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郑伟华首先介绍了海宁市蚕桑生产、科技项目合作、蚕桑文化建设等基本情况;省农科院蚕茶所副所长李有贵就“蚕-桑-菌-文”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院-政-企”联合创新推动蚕桑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乡村赋美、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作详细介绍;其次与会人员针对接下来蚕桑产业如何发展振兴进行座谈交流;最后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劳红武作总结讲话,她强调,科技创新与赋能对于传统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作为农科院等科研团队来讲,要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的赛道,培育更具突破性的优良品种,加强协同以及跨领域合作提高技术的集成度,挖掘科技文化,加强农业、文化和旅游业三产融合发展。她指出,要加强院、政、企的协同合作,积极发挥好文化特派员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做好蚕桑文化挖掘、蚕桑文旅融合发展、传统产业活化三篇文章。
广西柳州市副市长陈文敏带队调研柳城县蚕桑产业发展
柳城农业农村消息,近日,广西柳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陈文敏率队前往柳城县,围绕蚕桑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书云、柳城县副县长秦能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深入冲脉镇“千丝万缕”现代蚕业示范区,认真聆听春绿桑蚕专业合作社、双秀家庭农场负责人关于小蚕共育及大蚕饲养工作的详细介绍,并实地考察人工饲料育小蚕示范点。调研中,陈文敏细致询问养蚕技术、产业规模及发展规划,对当地推行的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模式予以充分肯定。在寨隆镇下尧村标准化桑园基地,陈文敏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了解今年蚕桑生产形势,并针对产业发展瓶颈提出指导性意见。最后一站,调研组来到鹏翔茧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查看生丝加工流程,询问市场动态,并就企业融资贷款等实际问题给出针对性建议,助力企业突破发展难题。调研结束后,陈文敏对推动柳城县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一是持续强化科技赋能。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加大人工饲料育小蚕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攻克技术难点,提升养蚕效率和质量。二是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延伸发展蚕桑综合利用项目,引进绢纺、服装、食品加工等企业,开发服装、蚕丝被、桑果制品、桑枝食用菌等多元化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三是注重品牌打造。整合柳城县蚕桑产业资源,培育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展销会等渠道拓宽销售路径。四是建立健全产业扶持政策。协调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服务,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江苏省泰州市开展春季桑蚕鲜茧专项检查
泰州新闻网消息,为规范茧丝市场秩序,保障源头产品质量,近日,江苏省泰州市纤维检验院开展春季桑蚕鲜茧专项检查,本次检查覆盖全市3家蚕茧收购加工企业,并首次采用“现场检查+线上智慧监管”模式。
依据相关法规,执法人员重点核查了企业经营资质有效性、仓储环境温湿度达标情况,并对收购的鲜茧进行随机抽样,严查毛脚茧、过潮茧等质量问题。经查,受检企业经营资质完备,仓储环境规范,抽检鲜茧质量合格。检查结束后,相关信息即时录入“泰政通”平台,实现了企业信息快速调阅、检查全程在线记录、结果实时汇总,显著提升了检查透明度与监管可追溯性。下一步,市纤维检验院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畅通企业咨询和反馈渠道,同时持续强化对桑蚕茧、丝及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技术支撑力度,积极为本地丝绸企业提供标准、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共同守护泰州蚕丝制品的优良品质与市场信誉。
6月18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年6月18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微涨0.03%报收于4765.60点。B丝2022D(商检4A级生丝):250625合约下跌0.03万元报收于47.10万元;250925合约下跌0.03万元报收于47.94万元;260325合约上涨0.03万元报收于48.15万元。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2025年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纺织报消息,“2025年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工作会议暨园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峰会”6月17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纺联”)副会长阎岩表示,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强磁场、区域协同的动力源,更是纺织工业“强链补链、创新跃迁”的核心载体。当下,全球纺织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深刻嬗变,园区建设也步入从政策驱动向内涵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在“科技、时尚、绿色、健康”理念的指引下,全国纺织园区加速向生态化、低碳化、数智化迈进。立足行业发展趋势与实践经验,阎岩就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化区域协同,构建链条互补新格局;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三是推进绿色转型,塑造生态新标杆。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指出,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领域,工业园作为承载产业集聚、形成微观支撑的重要平台,在纺织企业投资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发展形势,他建议,企业要做好供应链关系与价格机制梳理,针对重点区域强化价格影响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应用与跨区域协同,关注国内市场发展特点响应需求,防止“内卷式竞争”和“踩踏式走出去”。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指出,纺织产业园区在涵养主体活力、转换发展动能、协调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枢纽作用,已成为推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阿拉尔依托新疆得天独厚的棉花资源,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的战略前沿,在繁荣边疆经济、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国家大局、带动民生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孙瑞哲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园区实现质态跃迁的关键着力点。需要以新理念、新范式,驱动园区主体升级、内容重塑、组织变革、功能延展,创造新的价值空间、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并提出要应产业形态之变、应基础设施之变、应投入产出之变、应发展空间之变、应人文价值之变。会上,中国纺联产业园区工作办公室主任、中纺企协常务副会长杨金纯介绍了2024年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发展情况。中国纺联产业园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纺企协副秘书长白丽敏介绍了2024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发展情况,并发布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合作典型案例。会上还发布了“关于确定沭阳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模式与经验做法等案例入选《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典型案例集》的决定”。这些案例涵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模式、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模式等方向,将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有序开展提供重要示范参考,未来将在全行业进行宣传推广。
2025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推荐工作启动
工信部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启动2025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推荐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改造。该工作覆盖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等38个细分行业。符合要求的企业须年能源消费量超过1万吨标准煤、单位产品能耗达到或优于行业先进标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低于20%、建设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制定节能降碳计划且近三年无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可自愿申请,省级部门初审择优推荐并于2025年6月30日前上报三部门,复审后确定名单,每个细分行业入选企业不超过5家并进行宣传推广。
【 天下事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实施八项政策举措
人民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今天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
一是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作为金融市场一项重要基础设施,高频汇集并系统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各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服务金融机构、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监管。二是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三是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个人征信产品,进一步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四是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业务规则,支持上海发展离岸贸易。五是发展自贸离岸债。遵循“两头在外”的原则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六是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七是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开展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积极推动上海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券。八是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推动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
报告显示今年我国农业生产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人民网消息,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粮食供应总体保持稳定,中国农业更是持续发力,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在主要农作物中,稻谷、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大豆略有下降,油菜籽和花生的扩种效果显著。同时,畜牧业也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猪肉产量在合理调控下小幅下降,而蛋类和水产品产量则再创新高。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1.426万亿斤,大豆油料的扩种将持续增效,棉花、糖料等农产品生产也将稳中向好。在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的作用下,猪肉进口量预计会下降,而畜产品和水产品的供应则将保持稳定。同时,报告聚焦中国农业产业韧性,从进口增加、气候变化、低碳转型3个维度研判中国农业产业面临外部冲击时的韧性表现,提出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进口策略方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