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消息,7月8日,四川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崔志伟和部分文旅科教组省政府参事、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10余人赴新都锦门开展集体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四川丝绸博物馆、蜀锦工坊、丝路研学基地、锦华馆、特色风情街、天府非遗中心以及锦门非物质文化展览馆,详细了解蜀锦蜀绣历史起源、技艺保护、工艺流程、现代生产及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上,新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静就新都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丝绸文化、推动景区建设等情况作专题汇报。调研组一行表示,新都区文旅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产业潜力,一是要找准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弘扬丝绸文化,创响四川丝绸品牌。二是要加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品牌建设,高标准建设提升丝绸博物馆,加强场景和风貌集中改造,创新文旅供给、激活特色IP、丰富文旅业态,探索出一条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四川文旅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新都区副区长胡蓝,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协会会长吴金良,以及参事文史一处、二处有关同志陪同调研。
陕西省蚕桑丝绸行业协会会长方明一行到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进行行业交流活动
陕西省蚕桑丝绸行业协会消息,7月3日,陕西省蚕桑丝绸行业协会会长方明、秘书长刘洋一行前往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进行访问交流活动,受到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蚕桑丝绸研究所所长苏超研究员及其团队的热情接待
方明会长首先通报了最近协会和省纤监部门共同赴汉中、安康、商洛对春茧收购工作进行调研的情况。目前陕西省蚕桑丝绸行业形势基本稳定,今年春季受干旱影响,发种量有所减少,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仍然趋旺,多批次养蚕已形成共识,张产提高,蚕茧普遍好于往年,养蚕设施建设也有进一步提升。苏超所长重点就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做了介绍,认为蚕桑产业仍有强劲的发展趋势,在生物、医药、军工、健康及功能食品领域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所以要更加重视陕西省现有的蚕桑资源,做好有机桑园的认证保护。双方还就陕西省高山、高原养蚕、生态桑的多元发展、多批次循环养蚕等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并就将来进一步加强协作和配合达成了共识。
云南省临沧市委书记一行考察团到访喜得宝集团
喜得宝消息,7月10日下午,云南省临沧市市委书记杜建辉、市委副书记杨宇一行到访喜得宝集团。集团总经理赵瀛,集团副总经理、浙江公司总经理赵欣,集团总工程师、浙江公司副总经理蔡祖伍等领导热情接待,并与他们展开产业发展的探讨与交流。
考察团参观了基地展馆,深入了解喜得宝的印染技术优势、企业发展理念及非遗丝绸文化传承。座谈会上,赵瀛总经理介绍了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杜建辉指出,临沧市土地资源丰富,光照条件优越,已建成规模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具备发展蚕桑产业的潜力。他表示,希望推动该产业稳步可持续发展,并邀请喜得宝集团赴临沧实地考察。座谈会上,双方还就如何加强在纺织产业领域上下游产业延伸的合作可能进行了广泛交流。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赴南宁市、柳州市、来宾市开展蚕桑产业指导服务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消息,7月2-4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党委书记、站长卿军率队一行6人赴南宁市宾阳县、横州市,来宾市忻城县,柳州市柳城县开展蚕桑产业指导服务。
服务组先后到横州市桂华丝绸有限公司,宾阳县邕州蚕种有限公司、露圩镇桂春桑蚕专业合作社,忻城县蚕桑产业园安东基地、芯茧源人工饲料养蚕基地、忻城茧丝绸产业园,柳城县冲脉镇春绿桑蚕专业合作社、冲脉镇双秀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了解各地蚕桑生产情况。针对当前部分桑园还有不少桑叶、农户继续养蚕意愿较高的情况,服务组建议做好蚕房降温,桑园适时夏伐等工作。据了解,目前蚕茧价格维持在46-60元/公斤,质优价高,全区上半年最后一批商品小蚕发放时间在7月10日左右,7月下旬仍有部分蚕茧上市供应。当前全区优质蚕种供应充足,“桂蚕8号”“桂桑6号”等蚕桑新品种表现良好,为蚕茧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人工饲料小蚕+大蚕桑叶育”应用效果良好,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点示范不断铺开;茧丝加工企业运行总体平稳,蚕桑生产进度符合预期。
2025年桑蚕干茧质量检验技术比对交流活动在山东泰安举办
中国纤检消息,为落实纤维质量监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有关部署,7月2日至4日,由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主办,泰安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泰安市纤维检验所)承办的2025年桑蚕干茧质量检验技术比对活动在山东省泰安市举办。
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刘克,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主任、二级巡视员王小志,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能斌等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全国22家纤维质量监测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演示、比对答疑等方式开展,各技术专家与参与人员交流研讨了桑蚕干茧实验室检验环节中相关技术难点问题,并组织了茧丝公证检验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交流。
7月11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年7月11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微跌0.04%报收于4763.03点,本周生丝指数累计上涨0.42%。B丝2022D(商检4A级生丝):250725合约报平收于47.28万元;250925合约下跌0.12万元报收于47.58万元;260325合约下跌0.15万元报收于48.12万元。
【本周高品质生丝指数协作单位成交统计及茧丝绸现货指数】厂检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1.3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7.00万元/吨;厂检大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4.0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7.80万元/吨;公检大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5.0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5.00万元/吨;厂检6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6.5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8.80万元/吨;公检6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6.5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6.50万元/吨。本周高品质生丝指数平均值为5546.90(-0.12%);鲜茧指数报586.48(-0.28%),干茧(大4A-5A)指数报1607.45(-0.75%),干茧(大5A及以上)指数报1824.28(-0.23%);绸缎(南充)价格指数报平收于105.75。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中国纺联《零碳纺织产业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单位征集中
中纺企联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工作。通知明确了加快用能结构转型、推进节能降碳、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应用、提升能碳管理能力、支持改革创新等八项重点任务,并配套了资金、审批、要素等多方面保障措施。
为响应国家零碳园区建设号召并推动纺织行业绿色转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于今年4月启动《零碳纺织产业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该标准旨在为纺织产业园区提供科学、系统、实用的零碳建设评价工具,提升转型成效。诚邀纺织行业内外的产业园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共同推动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
顺应数字经济浪潮 引领服装行业新消费
科技日报消息,近日,辽宁省纺织行业产学研对接暨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举办。会上,服装产业相关专家学者与企业负责人,聚焦“产学研协同”与“科技创新”两大主线,围绕“数智化转型”“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为中国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绘制新路径。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认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面临挑战和机遇。他表示,产品研发要加大智能化转型力度。“当前,智能服装服饰正在由戴向穿发展,企业要顺应数字经济浪潮,不断引领新消费。”伏广伟认为,企业要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浙江凌迪科技Style3D创始人兼CEO刘郴表示,随着人工智能(AI)在时尚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个人的能力将被进一步发挥,通过运用3D建模、AI设计等工具释放创意价值。未来可能出现“超级个体”,即仅需一人就可实现从创意构思、内容生成到物料完成的服装设计生产全过程。刘郴提出“企业全员AI化”理念,主张从思维模式、能力培养、文化塑造三个维度出发,推动每位员工养成应用AI工具的习惯。“未来,数字技术和AI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企业要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瑞晟智能AI智能事业运营系统总监、沈阳瑞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雨认为,服装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线的柔性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强化各个环节的协同,将每个环节的数据转化为企业的无形数字资产;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智能完成生产任务,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提醒。“智能化决策的核心支撑是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智能决策算法。利用好这些算法,才能实现最佳的数字化决策落地。”览众数据创始人陈灿介绍,览众数据构建了企业产供销决策的全链路数据底座,实现“机器学习最优化+启发式优化”的双重应用,依据场景的决策效率、人员接受度,实现最佳的算法匹配,提升对复杂供应链决策场景进行优化的能力。中国联通服装制造军团行业专家李希亮表示,当前,数智发展正在重塑行业规则,加快企业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从“链条断裂”到“生态闭环”转型。例如,企业打造了“衣裳云”平台,希望为服装业提供“超级大脑”。该平台可实现订单智能匹配、加强设计协同、推动供应链透明;通过5G+AI技术,建立虚拟工坊,在运用5G和AI技术的虚拟工坊内,AI质检员可在0.2秒内识别面料疵点,精度超过老师傅十倍;数字孪生仓储功能可使仓库利用率提升50%。
【 天下事 】
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企业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中国证券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近日深入在浙中央企业、当地高科技企业调研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协同创新情况。他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支持企业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国资国企要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打造更多科技先导型企业。
张玉卓表示,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更深更广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开放协作,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贯通、攻出来用起来对接的一体攻关机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张玉卓深入中国电科、中国电子所属科技创新企业研发中心、生产车间,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察看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产品及数字化赋能成果,听取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工作汇报。“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支持企业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做成更多更强的标杆性企业和现象级产品,积极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张玉卓说。调研期间,张玉卓认真听取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工作汇报,到地方国企领投的炽橙科技公司调研新型工业底座与智能体平台研发应用情况,到宇树科技等公司调研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高效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经验。他表示,国资国企要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打造更多科技先导型企业。要着力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以更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研发机构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市场需求有机衔接,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要着力构建高水平创新生态,学习借鉴民营企业“敏捷创新”的经验做法,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力度,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动力。
去年轻工业前200强企业实现营收3.95万亿元
人民日报消息,记者从近日在京举行的轻工业百强企业新质发展产业大会上获悉:2024年度,我国轻工业前2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5万亿元、利润3448亿元,分别占全行业的17.2%和23%。
技术创新步伐加快。2024年,轻工科技百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到2.9%;其中,8家轻工机械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6.5%,13家家电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3.8%。智能转型不断深入。近年来,轻工企业特别是百强企业加快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目前,全国轻工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8.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2.4%,分别高于全国工业12.7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绿色发展走深走实。目前,已有轻工业国家级绿色工厂132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67家。据了解,当前我国家电、家具、皮革等行业产品出口额已占全球40%以上;家电、电池、缝制机械等行业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