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凯喜雅国际消息,7月9日,云南省茧丝绸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昆明顺利召开。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凯喜雅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国强携控股公司副总经理黄然及集团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应邀出席会议,与云南省相关部门领导共商云南省丝绸大纺织全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由云南省投资促进局王迅局长主持。王局长首先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丝绸大纺织全产业链作为云南省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对整合纺织丝绸上下游资源、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次座谈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云南丝绸大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会议中,张董作为行业代表,立足全局,从全球化视角和行业发展出发,在全球、中国、区域三重格局下,结合云南丝绸大纺织产业现状,提出了系统化、长期可持续化且面向高端丝绸大纺织市场的产业布局框架。发言中,张董分析了国际贸易形势、全球及国内产业迁移趋势和云南当地发展机遇。他强调,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以及其他要素资源禀赋,具备充足的产业发展潜力,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布局,以“一二三产业联动,二三产反哺一产”的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可助力云南丝绸大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各个企业良性竞争,实现全行业互利共赢。随后,云南省重点州市的代表分别就本地丝绸大纺织全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交流。各州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及发展需求,分享了在桑蚕养殖、丝绸加工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期待通过政府、企业、农户科学的合作机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在认真听取张董发言和州市交流后,省厅参会部门(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对张董的发言表示一致赞同,并对规划内容给予高度肯定,各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对云南省丝绸大纺织全产业的未来规划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各部门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支持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共同推动丝绸大纺织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建设丝绸大纺织强省。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政府、行业与企业搭建了高效的沟通平台,也为云南省丝绸大纺织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集团作为行业引领者,有决心、有定力助力云南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做强全链条竞争力,并在国内外市场树立高端丝绸大纺织新标杆。
六合集团工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南充博物馆召开
南充市茧丝绸协会消息,为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会议精神,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加快推进六合丝博园项目、嘉陵江博物馆建设,推动六合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文旅融合发展,2025年7月15日六合集团在南充博物馆召开六合集团工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研讨会诚邀省内丝绸产业、文化旅游、社会科学领域专家智库等,就南充丝绸文化保护利用、六合丝绸产业工文旅融合发展献计献策,推动百年六合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六合集团总经理明刚主持。高坪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唐永强致辞;原阆中丝绸厂党委书记邓海清向六合集团捐赠本人手绘五十年代丝二厂平面图;六合集团董事长何林在会议上致欢迎辞并向南充博物院捐赠丝绸版线装书《三国志》一套6本,六合自制丝绸版1950年6月28日《川北日报》,第一版中有“丝公司二厂介绍”报道;阿佩克思筹划团队介绍都京(六合)规划设计方案及收集南充丝绸历史文化资料的目的和意义;四川省侨联原主席、成都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冯文广,南充市政协原副主席程卫东,四川省丝绸协会秘书长、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唐仕成,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蔡东洲、徐邓耀、李仕华,南充市商务局原副局长何文明,南充市商务局原副局长、南充市茧丝绸协会会长李伟,六合集团原董事长任立荣、省丝绸协会高级工程师刘凯旋等专家先后在会上发言。大家收集整理,保护利用,传承创新南充丝绸历史文化,深入分析了当前丝绸产业和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传统丝绸产业与新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助力六合集团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考察团赴宁南县考察蚕桑产业发展
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消息,7月14日,安康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杰率考察团一行赴宁南县考察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宁南县委副书记曾兆菊,副县长吴玮,县农业农村局、蚕业产业发展中心、南丝路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考察。
考察团先后参观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蚕桑生产基地、桑枝食用菌基地、全国最大鲜茧智能收烘仓储中心、中央优质生丝储备基地、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及蚕桑副产物开发基地等。通过实地考察、听取讲解、现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宁南县蚕桑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考察团对南丝路集团在智能化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考察团表示宁南县蚕桑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完整,特别是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三产融合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作为宁南县蚕桑产业龙头企业,南丝路集团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科技创新、拓展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打造全国优质茧丝绸产业高地。
基因编辑技术让家蚕性别由雌变雄
科技日报消息,7月14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童晓玲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更为经济昆虫育种及害虫生物防治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期刊《害虫管理科学》发表。
据了解,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新兴模式生物,其雄蚕因抗逆性强、产丝质量高、料丝转化率高而更受蚕丝产业青睐。因此,培育全雄蚕品种成为蚕业发展的重要期盼。以往研究对家蚕性别决定相关基因进行了探索,但未能实现家蚕的完全性别逆转。Bmdsx是控制家蚕“性别开关”的关键基因,该基因在雌蚕和雄蚕体内会产生不同“版本”的剪接变体,雌蚕会不折不扣使用Bmdsx上的E3和E4外显子,发育为雌性特征;雄蚕则会跳过E3和E4发育为雄性特征。正是关于E3和E4的“舍”与“取”,决定了蚕宝宝最终是雌还是雄。童晓玲教授介绍,研究团队聚焦控制性别的关键基因,巧妙地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精准靶向该基因的雌特异性外显子剪接位点,通过诱导单碱基突变破坏剪接供体/受体位点,强制雌性个体跳过E3和E4外显子,使雌蚕执行了雄性的发育指令。经过基因编辑的雌性家蚕在成虫阶段发生了转变,原本7节的腹部变成了雄性特有的8节,长出了雄蚕才有的抱握器等生殖器官,甚至体内还发育出完整的精囊、输精管,能产生和雄蚕一样的精子。这一成果标志着家蚕性别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有望通过该技术培育更高产量和品质的品种,推动丝绸产业发展。“这个技术不仅适用于家蚕。”童晓玲表示,研究发现,包括蚊子、棉铃虫和褐飞虱等在内的多种害虫,其“性别开关”基因都有类似的拼接规则。在害虫防治领域,相关成果也为开发新型害虫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武汉纺织大学“纺编青春”实践团调研宋锦现代化转型之路
中国日报网消息,在“国潮”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非遗技艺正以崭新姿态走进现代生活。7月2日至5日,武汉纺织大学“纺编青春”实践团赴苏州开展专题调研,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的现代化转型之路,助力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宋锦形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和蜀锦、云锦合称为“三大名锦”。它色泽华丽、图案精致,有“锦绣之冠”的美誉。
宋锦文化园里,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欣赏宋锦的精湛织造工艺、华美绝伦的纹样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了宋锦从历史到时尚的华丽蜕变。64岁的朱云秀是宋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丝绸技术和研究保护已有20余年,她耐心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简单的织造技巧,让学生在参与宋锦的互动手作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恒魅力。实践团走访了多家品牌店,与经营者交流,了解他们在产品设计、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创新尝试,探讨丝绸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据调研,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纺织产业升级的当地企业并非个例。像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全面升级生产设备,采用符合宋锦织造工艺的电子提花机,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以快速响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苏州龙泉禧里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以“文化传承+时尚创新”为核心,创新推出节日限定系列,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本次调研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纺织传统工艺,还学习了纺织行业前沿科技的应用现状,受益匪浅。作为纺织专业学子,我们有责任为纺织传统工艺的接续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为纺织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言献策。”实践团成员郑嘉文说道。据悉,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分层分类组织学生进行科研实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积极探索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构建实践育人新生态。
7月16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年7月16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上涨0.07%报收于4760.44点。B丝2022D(商检4A级生丝):250725合约上涨0.06万元报收于47.31万元;250925合约上涨0.03万收于47.52万元;260325合约上涨0.06万元报收于48.09万元。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2025—2026年度纺织行业培育拟上市企业和创新型孵化项目征集启动
中纺企联消息,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研究的启动之年,是我国迈向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关键节点。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金融对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效能,依据《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围绕纺织行业科技、时尚、绿色、健康的新定位,2025—2026年度纺织行业培育拟上市企业和创新型孵化项目征集正式启动。
此次征集工作旨在强化创新驱动,加速关键技术突破,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畅通产融循环,发挥资本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精准培育企业,遴选技术领先、潜力突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并存在融资需求的优质企业(包括培育拟上市企业和创新型孵化项目),进一步巩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培育拟上市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属于《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重点鼓励领域;基本符合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公开发行条件的企业;基本符合北交所公开发行或新三板创新层进层条件的企业。培育创新型孵化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项目应聚焦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核心需求,涵盖纤维新材料、先进纺织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健康产业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纺织技术、系统、装备等领域;项目团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背景,具备完成项目所需的科研条件和能力;项目应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实施计划;项目处于初创期或发展上升期,具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需求。
2025年二季度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同比下降1.3%
国家统计局消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8%,同比下降1.3%。2025年上半年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8%,同比下降0.8%。2025年二季度化学纤维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5.6%,同比增长0.6%。2025年上半年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6.0%,同比增长0.7%。
【 天下事 】
我国部署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
工人日报消息,近日,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从2025年到2027年底,围绕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以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其中,聚焦高精尖产业与急需行业、就业重点群体等开展补贴性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乐业。意见明确,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活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展分行业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围绕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持续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意见要求,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效,激发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发挥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各类培训载体作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规范培训内容并加强质量评估。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威性、流通性和认可度,加强技能评价标准化体系化建设,大力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指导企业实行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技能等级双挂钩的分配办法。
世贸组织:一季度全球商品贸易增长超预期
央视新闻消息,世界贸易组织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量环比增长3.6%,同比增长5.3%,原因是北美地区因预期美国将提高关税而进口激增。
第一季度商品贸易量增长强于世贸组织最新的预测,但世贸组织经济学家预计,由于库存充足和关税上调对进口需求造成压力,今年晚些时候贸易扩张速度将放缓。第一季度,各地区商品贸易量增长差异显著,尤其是在进口方面。北美地区进口环比增长最为强劲,达13.4%。世贸组织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广泛预期美国在4月2日将宣布新关税措施,使得进口商可以提前采购,以避免日后支付更高的关税。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