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全国丝绸标委会消息,8月28日,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丝绸标委会”)在甘肃省兰州市组织召开丝绸标准审定会。
中国丝绸协会党支部书记、监事长、全国丝绸标委会主任委员钱有清,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安霞,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平,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兴海,全国丝绸标委会顾问周颖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等地的丝绸企业、检验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标委会委员、观察员和相关单位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全国丝绸标委会秘书长伍冬平主持会议。钱有清主任委员对标委会今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一是主动组织申报了新一年度的标准制定计划;二是严谨、有序地推进了各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三是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影响力,凝聚行业共识;四是持续优化标委会的组织架构和队伍建设。会议审定通过《丝绸练减率试验方法》国家标准(送审稿)以及《桑蚕绵球》《植物染桑蚕绢丝》《蚕丝坯绸》《丝绸双面印花对位精准度的测定》《植物染桑蚕丝织物》《薯莨染色丝织物的鉴别薄层色谱法》等行业标准(送审稿)。会议组织研讨《生丝》《生丝试验方法》(工作组讨论稿)等国家标准。
四川省凉山州州长张文旺调研中国茧丝公证检验(宁南)实验室
凉山州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消息,8月22日下午,四川省凉山州委副书记、州长张文旺率队深入中国茧丝公证检验(宁南)实验室,围绕实验室运营效能、桑蚕产业服务支撑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实地把脉产业发展痛点,为凉山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调研过程中,实验室所属中心主任杨正毅详细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核心职能与运营成效。在杨正毅的陪同下,张文旺一行先后走进实验室选茧台、解舒实验室、生丝实验室、公量室等关键实验区域,近距离察看各环节检验工作流程。在选茧台,张文旺仔细询问鲜茧分级标准与筛选效率,了解一线工作人员对不同产区蚕茧品质的判断经验;在解舒实验室,他驻足观察蚕茧解舒度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关切询问检测数据对后续缫丝生产的指导意义;在生丝实验室,针对生丝纤度、强力等核心指标的检测技术,张文旺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实验室在检验精度提升方面的创新举措。调研中,张文旺对中国茧丝公证检验(宁南)实验室的建设成果与产业价值给予高度肯定。
科技赋能江苏海安蚕桑产业振兴
鑫缘茧丝绸集团消息,8月27日,2025年南通市“支农强农富农”送科技下乡活动在海安市孙庄街道孙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启动。南通市科技局局长林伟、海安市科技局局长任镇、副局长刘礼文,江苏科技大学院长谭安江、书记钱平等领导专家与当地100余名蚕农齐聚一堂,以科技为桥,为蚕桑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铺就实干路。
活动现场,三场“接地气”的技术宣讲成为焦点。特邀国家蚕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赵卫国教授,以《桑树病虫害生态绿色防控》为题,详解如何用生物防治、生态调控替代传统农药,让桑园既保产又环保;江苏科技大学张业顺副教授分享的《蚕桑生产机械装备与家蚕饲养技术》,聚焦智能化喂蚕机、温湿度调控设备等“新农具”,为蚕农算清“省力账”“效益账”;海安本地蚕桑专家、大公镇农社局副局长罗进则紧扣时令,详解秋蚕适龄转桑的时机把握、桑叶配比等实用技巧,破解农户生产中的“老难题”。专家们讲得细致,蚕农们听得认真,现场发放的技术宣传单被争相领取,现场气氛热烈。近年来,海安蚕桑产业正加速告别“看天吃饭”的传统模式,智慧农业监测系统、数字养蚕管理平台、饲料养蚕新技术等“科技元素”的融入,让产业焕发新活力。此次活动正是将这些“纸上技术”转化为“田间实践”的关键一步,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蚕农送上“及时雨”。
“苏州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晋级2025“数据要素×”大赛江苏分赛决赛
苏州丝绸博物馆消息,近日,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江苏分赛区决赛入围名单正式揭晓,苏州文化数字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申报的“苏州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项目成功晋级“数据要素×文化旅游”赛道决赛。
项目通过对丝绸纹样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为传统丝绸纹样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应用提供新方式、新路径,让古老的丝绸纹样焕发生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项目对丝绸纹样数据进行产品化、资产化,通过IP(数据)授权赋能文创产品开发和多元产业领域跨界合作、数据资产交易等方式,充分拓展丝绸纹样的应用场景,挖掘丝绸纹样的市场商业价值。项目运用AR、VR、XR以及AI等数字技术,将纹样数据运用到数字舞美、沉浸式展览等文旅消费新场景之中,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文化+科技+场景”融合发展生态。项目通过IP(数据)授权、数据交易等方式,打破数据壁垒,促进丝绸纹样数据跨主体流通,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格局。苏州是中国蚕桑丝绸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苏州丝绸纹样传承了中国染织绣工艺,催生了宋锦、缂丝、苏绣等国家级织造技艺,是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欢迎大家参与丝绸纹样的数字创意开发,让丝绸纹样数据成为推动文化消费、创新业态的新质生产力。
20家媒体聚焦广西忻城!粤桂协作“织”出产业振兴新图景
忻城县融媒体中心消息,8月27日,“粤桂协作谱新篇”跨省调研活动走进广西忻城县,20家主流媒体组成的调研团,实地探访壮锦织娘项目与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切身感受粤桂协作在本土劳务品牌打造与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中的成果。
调研团首先来到壮锦织娘项目点——忻城县壮锦传承展示基地大夫第。作为粤桂协作重点打造的本土劳务品牌,这里将非遗壮锦技艺传承与产业化深度融合,织娘们以巧手将传统纹样转化为特色时尚产品,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又为当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随后,调研团前往忻城茧丝绸产业园考察。走进园区缫丝车间,机器轰鸣声中,一排排自动化缫丝设备正有序运转。该园区依托粤桂产业协作优势,构建起桑蚕养殖、茧丝加工、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体系,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成为区域产业协作的典范。调研团通过镜头与文字,记录下忻城在粤桂协作助力下的发展新貌,为跨省协作经验传播积累丰富素材。县委常委、副县长吴小红陪同调研。
8月29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年8月29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微跌0.04%报收于4718.95点,本周生丝指数累计下跌0.26%。B丝2022D(商检4A级生丝):250925合约下跌0.03万元报收于46.95万元;260325合约上涨0.03万元报收于47.34万元;260925合约报平收于47.64万元。
【本周高品质生丝指数协作单位成交统计及茧丝绸现货指数】厂检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2.0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7.00万元/吨;商检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3.0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3.00万元/吨;厂检大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4.2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7.80万元/吨;厂检6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5.5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8.80万元/吨。本周高品质生丝指数平均值为5531.09(+0.05%);鲜茧指数报556.98(-1.56%),干茧(大4A-5A)指数报1537.69(-0.45%),干茧(大5A及以上)指数报1752.47(+0.79%);绸缎(南充)价格指数持平报105.29。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出炉,一批涉纺企业上榜
中国纺织报消息,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2025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其中,多家涉纺企业分别上榜民营企业500强和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恒力集团继2024年之后,继续稳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三位;荣盛、盛虹、魏桥跻身榜单前十,彰显纺织民营企业力量。
此次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3.05万亿元;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纳税总额达1.27万亿元,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40家,占500强比例为48.00%。今年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第27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共有6379家2024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其中营业收入前500位的企业为“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恒力、荣盛、盛虹、魏桥、恒逸等近40家涉纺企业上榜。在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恒力、荣盛、盛虹、魏桥、恒逸、桐昆等近50家涉纺企业上榜。
全球订单涌向国产“娃衣”企业
中国新闻网消息,随着潮流玩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玩偶的衍生品类“娃衣”正逐渐成为“养娃”的标配。社交平台上,年轻的消费者们纷纷晒出LABUBU等潮流玩具的个性穿搭:从基础款到高端定制,从现代潮流到传统非遗,产品花样不断翻新。为玩偶设计制作“娃衣”正成为消费与出口领域共同的热点。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娃衣”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17.08%,今年5月销量出现暴涨,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李勇坚指出,潮玩的兴起带动一系列周边产品火爆,反映出我国新兴消费市场活力充足。数据显示,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18亿美元,期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8%,预计2025年将达到520亿美元。随着全球潮玩产业蓬勃发展,“娃衣”出口还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 天下事 】
商务部:进一步扩大入境消费 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
上海证券报消息,扩大消费又将迎来新动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8月2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进一步扩大入境消费。
何咏前介绍,扩大入境消费举措具体包括:培育建设国际一流消费环境,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工作;推动离境退税政策落实落细,因地制宜优化退税商店布局,丰富商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指导各地持续打造“购在中国”标志性活动品牌,组织更多丰富多彩促消费活动,创新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场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9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成倍增加,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5%。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认为,“因地制宜优化退税商店布局”是建设国际化消费环境的具体措施,未来在主要大型商圈、步行街、机场、港口等都会增设退税商店,扩大覆盖面意味着境外游客在华购物退税将更加便利,在华消费将更具吸引力。近期稳外贸政策密集部署,商务部表示,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服务保障,帮助企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何咏前说,要持续加强涉企帮扶。充分利用外贸企业圆桌会机制,收集企业问题诉求,并积极推动解决。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金融、就业等支持力度,保障企业生产履约。在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方面,商务部还将引导企业用好各类展会资源,办好第138届广交会,积极组织贸易促进活动;加大信保支持力度,丰富保险产品种类,更好满足出口企业短期信用保险需求;继续发布《外贸促进信息》《国别贸易指南》,帮助外贸企业获取更多海外市场信息。
国家发改委:未来一到两年是人工智能落地关键窗口期
中新网消息,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8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在会上透露,未来一到两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
霍福鹏称,为确保“人工智能+”行动稳步有序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对行动目标进行了深入论证。实施“人工智能+”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还在快速迭代演进中,各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特点也不相同,需要充分遵循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业务复杂度以及行业发展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为此,文件提出了3个阶段性目标:第一个阶段是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过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强调要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未来一到两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要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领域,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人工智能+”打开局面,取得实效。第二个阶段是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这一阶段强调人工智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要实现更全面系统的融合应用,人民群众广泛享受到智能软硬件带来的服务,让人工智能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通用引擎。第三个阶段是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这一目标对“人工智能+”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因此,要聚焦构建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的新形态,推动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霍福鹏表示,总的看,通过设定3个阶段性目标,有利于让我们在人工智能技术不确定性与发展确定性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路径,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见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