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10月31日《今日丝绸头条》
最新动态
10月31日《今日丝绸头条》
2025-10-314


 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1

达利丝绸“四维驱动”入选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优秀案例

新昌县融媒体中心消息,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公布2025年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优秀案例,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凭“文化+科技+设计+绿色”四维驱动实践,入选企业创新类案例,为浙江“丝绸之府”添彩。

作为扎根浙江的丝绸行业标杆企业,达利丝绸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丝绸文化”为使命,让千年绸脉焕发新生。文化传承上,以“越罗织造技艺”为核心,创新“活态传承+数字活化”模式,复原宋代“四经绞罗”工艺,将非遗纹样融入北京APEC“新中装”、北京冬奥会礼服等;建成10000平方米中国丝绸文化博览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科技创新更显硬核实力,企业自主研发的黑灯车间实现夜间无人生产,5G智能工厂将生产周期从30天缩至7天,还通过机器人代替人工,精准度实现质的飞跃,攻克的0.1毫米精度双面印花技术推动行业升级,现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专利221项。设计上,以自然摄影作品为灵感构建色彩库,AI赋能全链路开发,产品多次亮相国际场合。绿色发展方面,企业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年光伏发电减排二氧化碳5600吨,印染废水丝胶蛋白回收利用。2024年企业产值超18亿元,产品出口30余国,为历史经典产业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2

齐鲁丝韵惊艳关西:淄博大染坊丝绸亮相2025大阪AFF展会

大染坊丝绸消息,,第45届日本纺织服装OEM ODM展会(AFF)在大阪Mydome展馆盛大启幕。作为承载百年丝绸文脉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丝绸精品惊艳亮相,以丝为媒搭建起中日文化与商贸交流的桥梁。

展台设计巧妙,融合齐鲁文化符号与日式极简美学,全方位呈现“文化+科技”的发展理念。现场循环播放的非遗技艺纪录片,让参观者直观感受从蚕桑到丝绸的匠心历程,不少日本采购商驻足良久,细致询问传统染织工艺的传承细节。关西地区纺织企业代表对“诺宝?丝邦”品牌的高端面料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其细腻质感与文化内涵适配日本高端服饰市场需求;希望通过此次展会,让齐鲁丝韵真正融入东亚时尚。此次参展,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不仅带来了产品与技术,更传递了“以诺为宝,以丝兴邦”的品牌理念。从百年前的周村织机到今日的国际展台,从传统织染技艺到现代工业设计,大染坊丝绸集团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让中国丝绸在全球舞台上持续绽放光彩。


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专家赴攀西蚕区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消息,为推动攀西蚕区产业种养水平,促进蚕农增收、产业增效,以及深入调研产业瓶颈和需求,1021日至25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所副所长黄盖群研究员率团队成员赴凉山州、攀枝花市开展蚕桑科技合作与技术服务。

21-22日,专家组在凉山州宁南县科技局召开了座谈会,梳理了双方合作项目绩效目标与实施方案,总结了2025年科技特派员工作,调研了当地蚕桑产业需求及桑园秋冬套作情况,随后勘查了桑园套作点位并提供技术指导。23-25日,专家组联合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61团(蚕桑)专家、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黄朝举正高级农艺师到盐边县开展技术服务。调研了盐边秋季蚕茧产量、质量及收购价格等内容,查看了桑树新品种“川凉桑3号”在盐边的适应性表现,入户指导了秋蚕饲养与病虫害防治,调研了僵蚕生产及对传统蚕茧的影响,对桑园秋冬套作进行了技术指导;随后在中丝天成公司召开座谈会,总结规划“科技下乡万里行”蚕桑服务团盐边工作,研讨盐边蚕桑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推进,明确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任务,规划“四川省盐边蚕桑科技小院”建设,盐边县农业农村局及中丝天成公司相关人员参会。此次服务结合实地调研、现场指导与座谈,对接了攀西蚕区需求,院蚕业所将围绕新品种示范、种养技术提升、产业链延伸,持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示范与应用,助力当地蚕桑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4

四川南充嘉陵: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 银海丝绸新厂房投产

中国网消息,近日,在银海丝绸新厂房,机器轻鸣与工人协作声交织,一派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据了解,该新厂房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由原有车间改造升级而来,历经近5个月建设,于9月下旬全面竣工投产。改造围绕“生产升级+品牌赋能”推进,重点打造标准化无尘生产车间与中国蚕丝被之乡文化馆,同步完善配套设施,为嘉陵丝绸产业注入新活力。

生产载体升级是“提质增效”的关键。这座3100平方米的标准化无尘生产车间,功能分区明确,涵盖金属检测、蚕丝被制作、被套制作、绗缝等专业区域,绗缝机、检针机等设备齐全,可适配多环节生产需求。在保障质量稳定的前提下,车间整体生产效率较改造前提升约10%,实现提质、增效同步落地。车间细节设计更藏“降本提效”巧思。通过科学规划生产线,物料搬运距离大幅缩短,减少冗余人力;新增的2台送货机器人穿梭其间,进一步降低人工依赖,让生产流程更紧凑高效。同时,专业级空气净化系统持续运转,有效过滤粉尘,为蚕丝被生产筑牢“洁净防线”,从源头守住产品品质。“硬件改造只是‘提质增效’的第一步,真正的竞争力还要靠品牌说话。”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点出了企业下一步的规划。他介绍,接下来企业会专门规划直播区域,打造一个全景透明的“品牌直播中心”。“这不是简单搭个直播间,而是要让消费者透过镜头看到生产线——从蚕绵处理到丝胎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让高品质的生产过程成为我们最有说服力的品牌宣传。”


5

20251-8月澳大利亚丝绸商品贸易统计简报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消息,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1-8月,澳大利亚丝绸商品对外贸易额为4.67亿美元,同比下降5.06%。其中,出口额为3828.70万美元,同比下降11.09%;进口额为4.28亿美元,同比下降4.49%


6

1031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1031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下跌0.24%报于4685.52点,本周生丝指数累计下跌0.13%,本月生丝指数累计上涨0.29%B2022D(商检4A级生丝):251125合约下跌0.09万元报收于46.59万元;260325合约下跌0.15万元报收于47.07万元;260925合约下跌0.15万元报收于47.07万元。

【本周高品质生丝指数协作单位成交统计及茧丝绸现货指数】厂检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0.5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6.00万元/吨;厂检大5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3.8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7.00万元/吨;厂检6A级生丝最低平均价54.00万元/吨,最高平均价58.80万元/吨。本周高品质生丝指数平均值为5477.48-0.11%);鲜茧指数报560.47+1.62%),干茧(大4A-5A)指数报1539.09+2.80%),干茧(大5A及以上)指数报1725.70+1.29%);绸缎(南充)价格指数报104.10+0.09%)。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7

中国纺联、中产协代表团赴埃及和沙特访问交流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消息,1020-28日,中国纺联副会长李陵申率团赴埃及、沙特阿拉伯开展访问交流活动。代表团成员有中产协会长李桂梅、中国纺联科技部主任张传雄,以及来自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卫生、土工、建筑、过滤、衬布、线带、化学品、非织造设备等领域的骨干企业代表。

访问期间,代表团先后拜访考察中国驻埃及共和国大使馆、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纺织科技研究院、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及延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部、天鼎丰中东有限公司等机构和单位,并深入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产业政策、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及投资风险等方面。


8

河南轻工提质升级,打造中西部纺织服装制造基地

中国纺织报消息,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030日正式印发《河南省轻工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以智能化、绿色化、时尚化为主攻方向,通过实施四大行动推动轻工业与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7年跃居全国第一方阵,建成中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

《计划》提出,要坚持消费引领、创新驱动、数智赋能,重点实施现代家居培育壮大、时尚皮革融合跃升、生物塑料培优育强、历史经典传承创新四大行动,推动产业县域集聚、特色集群、园区集中发展。根据目标,到2027年河南将培育4个国家级消费名品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6个国家级“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巩固提升中西部轻工大省地位。在轻工业领域,《计划》明确四大产业定位: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家居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基地、全国产业链最完备的生物塑料制品基地和传承创新华夏文明的历史经典产业大省。其中,现代家居产业将重点培育5个特色产业集群,建设5个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发展个性化定制、反向定制等新模式,同时聚焦银发经济、休闲运动等需求优化产品供给。时尚皮革产业则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开发防水、抗菌、阻燃等功能性产品,拓展汽车、家居等应用领域,并推动无铬鞣制、碳足迹核算等绿色技术落地。生物塑料产业将强化全链优势,加快PLA规模化生产,在服装面料、医疗卫材等领域实现高值化应用。针对纺织服装产业,《计划》提出依托纺纱、化纤、服装等完整产业链,打造全国特色化纤产业高地。通过做强做优核心产业、培育特色集群等16项具体任务,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形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制品的全链条竞争力,最终确立中西部最具影响力的制造基地地位。


【  天下事  】

9

国家发改委: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新网消息,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31日在北京表示,前三季度成绩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李超在当天举行的国家发改委10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总体看,有五方面特点。一是运行稳。去年“9·26”一揽子政策和今年稳就业稳经济若干举措接续发力,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前列。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从供给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创下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二是动能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对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撑。从前三季度数据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9.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5.9%16.7%,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0.8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制造业、智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4%12.2%。三是质效升。治理无序竞争成效逐步显现,重点产品价格、企业效益等指标都有所改善。多晶硅、硅片、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明显回升;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9月份单月同比增长21.6%。四是韧性足。面对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前三季度我国货物出口仍保持7.1%的增速;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受到更加广泛认可,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11.9%9.6%,不少国货“潮品”成为全球“爆款”;出口布局更加多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4%,对东盟国家出口增速连续8个月提升。五是潜能大。消费需求和重点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新亮点。在消费方面,群众体育赛事、演唱会、音乐节等人气十足,服务零售额增长5.2%;随着各类免签政策深入实施,前三季度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增长17.8%。在产业结构方面,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强劲,相关产品产量高速增长。李超说,最近,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纷纷调高对我国经济增速预期,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10月最新预测都将我国2025年经济增速较4月预测大幅调高0.8个百分点。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常态化政策预研储备并视情及时出台实施。“随着各项政策效应持续落地见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0

商务部:通过更多务实举措扩大进口

中国证券报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1030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政策措施,通过更多务实举措扩大进口,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大市场新机遇。

创新举办主题活动。何咏前说,继续办好进博会等现有展会,创新推出“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国对接、区域特色对接、重大展会对接、定向采购对接等方式,串联年度十大系列活动,打造“出口中国”品牌,以更大力度扩大进口。着力开展政策赋能。何咏前表示,研究出台专项政策,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进口商品、来源和区域结构,持续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促进进口与投资、消费的良性互动,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何咏前表示,推动与更多经济体商签经贸协定,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帮助有关国家提升出口能力,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世界共享的开放大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大动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