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购在中国·爱尚重庆”2025蚕桑丝绸消费节暨重庆国际时尚周来了
凤凰网消息,为积极响应国家促进丝绸消费的号召,根据商务部“购在中国·2025精品消费月”统一部署,“购在中国·爱尚重庆”2025蚕桑丝绸消费节暨重庆国际时尚周将于11月6日至11日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圈举行。
本次活动以“丝路新韵·悦购山城”为主题,聚焦“科技赋能、产业提振、丝绸焕新、时尚消费、多方联动”五大核心,创新构建“1+2+4+N”活动框架,即“1场开幕盛典、2大产业活动、4大主题体验区、N场联动促销与文化互动”,通过“会、展、销、秀”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蚕桑丝绸产业的多元价值,释放丝绸消费、健康消费、美丽消费与时尚消费的蓬勃潜力。活动由中国丝绸协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与江北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并得到国内重点丝绸企业、知名时尚品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及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共同协办。为期六天的活动将以丝绸为媒,打造“美妆、美服、美居、美食”四大生活场景体验区。现场汇聚苏州绣娘、广州迂墨、杭州万事利、杭州喜玥、淄博大染坊、青岛朝俊、南充六合丝绸、四川尚好、三峡紫以及倩碧、SK-II等50余家知名品牌,涵盖上百款精选产品,营造沉浸式丝绸生活体验空间,让市民零距离感受丝绸为日常带来的品质升级与美学魅力。活动精准结合“双十一”消费节点,联动商圈核心商业体及众多品牌,推出消费券、满减优惠、限时折扣等一系列惠民举措。活动期间还将推出蚕茧DIY、美妆教学、非遗体验、品牌快闪等多场互动,构建“吸引—参与—转化—留存”的沉浸式消费链路,引导市民在体验中了解丝绸文化,在购物中提升生活品质,形成全民参与、全域联动的消费热潮,持续赋能江北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东盟伙伴到广西河池“取经”,聚焦千亿丝绸产业与智慧农渔业发展
今日宜州消息,11月1日,中国—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农村发展(智慧农渔业)研修班学员到河池考察并举行座谈会,通过实地考察与探讨交流的形式,为双方搭建发展智慧农渔业经验分享、深化合作的良好平台,推动从地方政府层面落实双方系列共识,实现互利共赢。
河池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对研修班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发展愿景相通,河池期待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在农业科技、产业对接、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享经济发展红利。据了解,本次研修班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秘书处承办,共有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的27名学员参加研修。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助理华广敏表示,作为“中国丝绸新都”“中国长寿之乡”的河池市,农业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拥有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长寿农产品等优势产业齐全,双方将在智慧农渔业发展、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其间,研修班一行还到南丹县白裤瑶移民搬迁安置点、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考察生态移民搬迁和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经过系统考察,他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河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双方交流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拓展更多合作空间表达了强烈意愿。
“巴渝工匠”杯第七届重庆市蚕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
重庆蚕科院消息,10月31日,“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七届蚕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成功举办。
本次赛事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总工会主办,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金融财贸轻工纺织工会承办,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重庆市蚕丝学会、重庆市蚕业总站协办。本次竞赛共设置削茧及蚕茧品质鉴别、蚕茧工艺品制作、桑树嫁接三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市30余家单位的90余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各展其长,既有对传统技艺的精准传承,也有对创意工艺的大胆探索,充分展现了蚕桑人的精湛技能与敬业风采,选手们在赛场上切磋琢磨、互学互鉴,真正实现了“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办赛目标。本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市蚕桑从业者搭建了“交流经验,展示风采”的优质平台,更通过以赛选才、以赛育才,挖掘出一批技艺精湛、勇于创新的技能尖兵,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传承蚕桑技艺、打造巴渝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助推蚕桑行业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仪陇:7万余亩基地育出蚕桑全产业链
南充新闻网消息,秋风送爽,桑叶飘香。眼下正值秋蚕生长的关键期,11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四川省仪陇县铜鼓乡一处家庭农场,现代化蚕房内,工人正娴熟地投喂嫩叶。蚕台上,蚕宝宝啃食桑叶的“唦唦”声不绝于耳。农场技术人员一边指导新入职的养蚕工人,一边介绍:“今年我们计划养9批蚕,这是晚秋的第二批。”
据悉,近年来,仪陇县已逐步构建起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印染制衣、外贸出口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该县已建成省四星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并在河西工业园建成自动化缫丝织绸、印染制衣等精深加工区,生丝品质达6A级,产品远销欧美。据统计,全县优质蚕桑基地面积达7万余亩,覆盖10余个重点乡镇。2024年,全县共发放蚕种9.4万余张,产茧3762.52吨。2025年上半年,全县共发放蚕种近5万张。
2025年1-8月欧盟(27国)丝绸商品贸易统计简报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消息,据欧盟统计局数据,1-8月,欧盟(27国)丝绸商品对外贸易额为7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出口额为32.95亿美元,同比下降3.36%;进口额为46.36亿美元,同比增长5.54%。
11月4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年11月4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下跌0.15%报于4663.30点。B丝2022D(商检4A级生丝):251125合约下跌0.12万元报收于46.32万元;260325合约下跌0.06万元报收于46.92万元;260925合约下跌0.12万元报收于46.92万元。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第二届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联合体大会发布两大纺织科技攻坚成果
中国纺织科技消息,近日,第二届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无氟安踏膜技术”“六度芯保暖科技”两大高性能材料攻坚成果和行业首个AI创新平台,并进行了21家新成员签约仪式,联合体牵头单位安踏集团还发布了其“AI365战略”及体育用品行业首个AI设计大模型——“灵龙设计大模型”。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表示,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联合体既是打破壁垒、高效配置资源的‘组织模式’创新,是集中力量、系统突破的‘攻坚克难’平台,更是编织跨界融合创新网络、走向生态繁荣的实践基石。希望联合体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深化‘产创深度融合’机制,在成果转化应用上取得新实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态,在开放协同共赢上打造新样板。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环节,联合体对“无氟安踏膜技术”和“六度芯保暖科技”两大攻坚成果进行了发布,同时也公布新的技术攻坚计划。
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探索行业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中国新闻网消息,第五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新闻发布会11月1日在广州举行。该博览会以“五洲共潮”为主题,将于2026年3月18日在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规划展览面积超150000平方米,集中展示纺织服装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参展企业超1200家,将设立品牌展区。
展会期间举办潮起东方开幕式/秀、品牌专场秀、商贸对接会、产业带游学等超50场精彩活动,展会规模和内容再创新高。汕头市委常委李飞在致辞中表示,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汕头的传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聚链成势: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纺织工业园区、展会展览中心、产业总部大厦等“四大工程”已全面落地并陆续投入运营。新质面料制造基地、国际纺织数贸基地、智能云仓中心、人才融创中心等“新四大工程”将逐步建成,助力汕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高地。近年来,汕头纺织服装产业从“展贸+制造”两大突破口双向发力。会上,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庆宣表示,潮汕服博会全新融入“五洲共潮”核心主题,旨在全面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行业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方向,积极挖掘新消费时代下的市场潜力,并构建一个汇聚全球纺织服装商贸资源、促进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与高效对接的平台。目前,展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推进中。发布会启动了第五届潮汕服博会出海“扬帆计划”,标志着潮汕贴身服饰产业从“单一参展”向“集群出海”的战略升级,将整合跨境物流、海外营销等全链条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支持,推动中国贴身服饰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与竞争力持续提升。
【 天下事 】
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稳定
经济日报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总体稳定。
10月份,受“十一”假期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及国际环境更趋复杂等因素影响,制造业生产活动较上月放缓。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7%和48.8%,比上月下降2.2个和0.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所回落。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认为,导致生产活动小幅放缓的原因,一是由于当前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影响市场需求和企业预期,制造业企业生产意愿趋于谨慎。二是从历史数据来看,多数年度内由于长假等季节性因素以及部分细分行业由旺季向淡季转换等原因,10月份生产指数较9月份有所下降,今年这一趋势有所延续。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0.5%、50.2%和50.1%,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且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行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9%、48.7%和47.1%,比上月下降1.1个、0.1个和1.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大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9%和50.1%,均连续6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大型企业产需持续释放。文韬表示,10月份,随着“反内卷”相关政策稳步推进,制造业中的市场价格积极变化继续累积。装备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其中10月出厂价格指数创2024年6月以来新高;高技术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较上月均有所上升,其中出厂价格指数创今年以来新高。结合来看,当前新动能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联动向好运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认为,10月份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微幅上升,今年以来保持在50%及以上的水平,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显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继续趋稳运行,需求侧相对稳定。节日消费为非制造业趋稳运行带来支撑,居民出行、购物、旅游、文体娱乐以及住宿餐饮消费均有良好表现,投资和消费相关活动均有积极变化。随着稳增长相关政策效能的逐步释放,四季度内需动力将继续强化,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企业信用水平保持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其中,9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2.29。
全国企业信用水平高位企稳。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较第二季度下降0.63点,高于第一季度0.85点。中国企业信用水平虽季度间略有波动,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并延续了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9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较8月下降0.31点,但新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减少,信用风险高、较高企业占比有所下降,表明在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下,中国企业信用水平仍表现出较强韧性与稳定性。区域企业信用水平平稳波动。第三季度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安徽、北京、重庆、天津、陕西。与第二季度相比,多数区域信用指数小幅波动回调。9月,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安徽、重庆、陕西、北京、浙江。全国多数区域信用指数呈窄幅波动,整体表现平稳。其中,广东指数环比增幅尤为显著,排名大幅上升。行业企业信用水平持续向好。第三季度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与第二季度相比,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信用指数上升明显。三季度以来,大多数行业信用指数呈持续上升态势。9月,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