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11月6日《今日丝绸头条》
最新动态
11月6日《今日丝绸头条》
2025-11-0612


 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1

“醉美川渝 桑韵飘香”第二届川渝桑葚酒品鉴活动在渝成功举办

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消息,深秋山城,叠翠流金,两江欢歌。2025115日,“醉美川渝 桑韵飘香”2025第二届川渝桑葚酒品鉴活动在重庆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中国丝绸协会指导,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四川省丝绸协会、重庆市酒类管理协会联合主办,重庆市蚕业总站、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蚕业协会协办,旨在深化川渝地区桑蚕资源多元开发,共促桑葚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

活动现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欣,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协会执行会长程明,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总经济师余朝洪等嘉宾出席并致辞。川渝地区作为我国蚕桑产业重要基地,果桑资源丰富。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桑葚酒的研发与推广成为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重要路径。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川渝及广东、广西等地的近30家桑葚酒企业,共征集100余款产品参与品鉴,通过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共享与市场共创。本次品鉴特邀权威专家团队组成评审团,由四川轻化工大学边名鸿副教授中国酒业协会国家级评委刘中利、邵家艳、李登勇,以及重庆市酒类管理协会专家高怀昌、文明运等共同参与。专家组依据严格的感官品评标准,对参赛酒品进行专业鉴评,旨在树立品质标杆,引导产业优化升级。为鼓励企业持续创新,本次活动设立了“技术创新奖”与“文化传播奖”,以推动酿造工艺提升与桑葚酒文化内涵挖掘,支持企业构建“品质+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本次品鉴活动是构建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协同机制的重要实践。活动聚焦原料标准化、品质稳定性与市场拓展等关键议题,为川渝地区深化产业协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2

凉山州蚕业发展中心调研宁南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消息,113日至4日,四川省凉山州蚕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屈勇一行到宁南县调研考察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县农业农村局、县南丝路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或座谈。

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宁南县五星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桑枝食用菌基地、蚕种场项目、绸缎织造项目、蚕丝蛋白项目、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蚕桑副产物开发基地等。通过听取详细汇报、察看生产流程、询问关键技术、交流发展难题等方式,全面了解宁南县在蚕桑规模化、标准化种养、精深加工延伸、6A级生丝加工及品牌培育推广等方面的先进实践,尤其对南丝路集团拓展九大业务板块、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的创新做法给予了重点关注和充分肯定。座谈会上,县南丝路集团主要负责人围绕蚕桑产业全链布局、产能规模、科技研发、市场开拓及未来规划等方面作了专题汇报。与会人员聚焦产业政策精准扶持、品牌影响力提升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分析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碰撞出一系列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


3

安徽省农科院蚕桑所专家赴江苏镇江开展蚕桑产业调研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所消息,日前,安徽省农科院蚕桑所所长钟金玲、副所长汪泰初、所桑树研究室主任李瑞雪等一行五人赴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开展蚕桑产业专项调研,旨在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李木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谭安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赵卫国、钱荷英、张业顺等热情接待调研团队并参与全程交流。

调研座谈会上,双方围绕种质资源保护、科研协同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展开深度交流。谭安江院长系统介绍了该校蚕桑学科发展现状,重点展示了学院在蚕遗传育种、桑树资源利用等领域的科研优势。李木旺副校长补充介绍了蚕业研究所与地方产业的对接成果及蚕桑产业未来发展思路。钟金玲在交流中指出,安徽与江苏蚕桑产业互补性强,可依托江苏科技大学拥有的人才等各类资源优势,结合安徽产区实际需求,推动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落地转化。30日上午,钟金玲一行深入句容市茅山镇丁家边村果桑示范园区开展调研,团队重点考察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运作模式。该园区通过党建引领高效农业发展,形成“种植-采收-销售”全链条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随后,团队成员走访句容东方紫酒业车间,详细考察桑葚酒生产流水线,包括桑葚清洗分拣、低温发酵、压榨过滤、无菌灌装等核心生产环节,深入了解桑果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前景。此次调研强化了省农科院蚕桑所与江苏科技大学的协同创新合作。双方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产学研融合,共同推动蚕桑产业振兴,为区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4

中国科学院学者取得微创植入式柔性深脑区脑机接口研究进展

封面新闻消息,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等开发出蚕丝蛋白赋能的微创植入式脑室内柔性神经界面。标志着微创植入式柔性深脑区脑机接口研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深部脑结构在认知、情绪、运动等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脑室周结构及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及孤独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现有柔性平面电极具有大覆盖与高贴附的优势,但难以微创植入大脑“内表面”。SEEGNeuropixels等穿刺式神经电极可达深脑,但可能对目标核团造成侵袭,从而难以在动态脑脊液环境下进行大面积、低损伤的长期监测。因此,构建与微创神经外科流程相兼容、可在脑室内稳定贴附,并实现高信噪比监测的柔性神经界面,具有重要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意义。近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蚕丝蛋白赋能的微创植入式脑室内柔性神经界面,可在脑脊液环境中自展开,适形贴附深脑核团及脑室等大脑“内表面”,并可长期在体监测,为深脑核团相关神经疾病解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团队提出了形状记忆丝蛋白支架结合可变形微电极阵列的神经界面方案。该方案可微型化装配于临床常用规格微创手术导管,实现微创递送,且进入侧脑室后,凭借丝蛋白支架的形状记忆功能,可实现自展开与适形贴附。同时,电极走线层引入共面金属屏蔽,以抑制工频噪声干扰,保障在复杂手术环境与长期随访中的信号质量。团队在“帕金森绵羊”中完成术中与自由活动状态下的在体验证。神经界面在绵羊尾状核头表面实现稳定记录,捕捉到帕金森病相关β振荡,以及对左旋多巴干预的响应,并在为期四周的慢性记录中维持良好电学性能与组织相容性,展示出面向深脑及脑室通路的微创、长期、广覆盖神经环路监测能力。


5

河南南召:一化性柞蚕产品获“国字号”认证

南召县人民政府消息,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646号公告,对全国87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河南省有120个产品成功入选,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亮点。其中,南召县一化性柞蚕产品成功入选。

南召县养殖柞蚕是山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拥有宜蚕柞坡150万亩,已开发利用的柞坡105万亩,常年柞蚕放养量5000公斤,年产柞蚕茧150万公斤,产量占河南省80%以上,有“召半省”美誉。近年来,南召县紧紧围绕蚕业发展实际,坚持质量优先,狠抓培育、引进、推广,实现了以良种促进产业高产稳产。同时,南召县围绕“生产基地化、发展规模化、依靠龙头和科技带动,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基本思路,把发展壮大柞蚕产业作为富民强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积极探索蚕业链条式发展的路子,做大做强蚕丝被,柞树枝食用菌等产业发展,推进美容养生保健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从而实现群众稳定增收,柞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地理标志产品是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智慧长期融合的成果,承载着地方特色品质与历史文化声誉,是区域经济的“特色名片”。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后,将纳入国家层面的专项保护体系,在品质标准、品牌标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获得更加坚实的保障,进而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6

116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116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报平,收于4658.27点。B2022D(商检4A级生丝):251125合约上涨0.03万元报收于46.29万元;260325合约下跌0.03万元报收于46.86万元;260925合约下跌0.03万元报收于46.86万元。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7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1.1%

大众新闻客户端消息,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链AI赋能产业链协同”推进对接活动近日在德州举办。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1.1%,分别高于全国同行业0.9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

近年来,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现快速提升态势,在智能工厂建设、数码印染、个性化定制等领域处于全国前列,规上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经超过90%。通过大力发展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等全流程,用AI实现了全产业链资源的协同整合、高效利用。活动期间上线了山东新型纺织(纱纤)产业大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中深入推进“AI赋能产业链协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配置产业资源要素,加快构建纺织服装现代化产业体系。


8

英国时装和纺织协会代表:纺织业可结合中国制造优势创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消息,第八届世界布商大会以及系列活动将于近日在浙江绍兴柯桥举行。115日,作为与会代表,英国时装和纺织协会UKFT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网络经理劳伦·琼斯特兰德在当地参加2025国际纺织创新大会时表示,当下纺织行业有巨大机遇,“我们正探索替代材料、改良工艺以降低环境影响,同时重点关注纺织品回收——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收集、管理与处理,这对行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英中纺织业的合作潜力,她表示:“中英两国在创新领域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因此,双方正与中国制造业开展试点项目、行业合作及产业挑战计划,以落地英国在材料、色彩、服务及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我认为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机遇。”


【  天下事  】

9

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经济日报消息,11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面临挑战的当下,这场如期而至的东方之约,以不断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创新活力,向世界传递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释放出中国与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强烈信号,必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开放红利。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自2018年以来,进博会每年举办、从未间断,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本届进博会“朋友圈”进一步扩大,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齐聚“四叶草”,4108家境外企业携创新产品与服务而来,展览面积突破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踊跃参展,12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参会,最不发达国家参展数量实现显著增长……不断刷新的数字,折射出中国市场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关键地位,展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坚定信心。八载进博,常办常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信念始终如一。从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优化营商环境,从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渐次落地,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15万亿美元。事实证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明确姿态和巨大市场潜力,将为越来越多国家提供共赢的发展机遇。中国发展的确定性,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撑。当今中国,“引进来”的广度与“走出去”的深度同步拓展,市场规模“量”的优势与创新驱动“质”的飞跃相得益彰。双重优势的叠加效应,使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枢纽。同时,中国以务实行动践行“惠全球”理念,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本届进博会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设立专区,助力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及53个非洲建交国的企业和产品用好“零关税”待遇。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8年来,进博会展览规模日益扩大、参展结构不断优化、合作内涵持续深化,彰显出中国与世界开放合作、共谋发展的初心始终不变。中国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世界以热忱参与回应中国,这场精彩的“双向奔赴”正汇聚成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10

10月全球制造业PMI49.7% 恢复态势相对平稳

中新社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7%,与上月持平,连续8个月运行在49%50%的区间内。

分区域看,美洲制造业PMI48.8%,较上月微幅下降,连续8个月低于50%,显示美洲制造业持续在收缩区间,恢复力度相对较弱。欧洲制造业PMI升至49.6%。欧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有所上升,但指数仍在50%以下,意味着欧洲经济整体恢复力度仍有待加强。非洲制造业PMI50.8%,连续4个月运行在50%以上。10月份,亚洲制造业PMI50.7%,较上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在50%以上。亚洲制造业整体继续保持平稳扩张态势,恢复韧性较好。今年前10个月,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6%,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仍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分析认为,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在一定区间内,恢复态势相对平稳,今年以来的恢复力度略好于去年同期,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全球经济延续缓慢恢复态势。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来看,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存在,对全球经济的扰动不可避免,全球经济虽在一定区间内保持稳定,但继续加速上升动能也有所不足。也要看到,全球化发展进程不可阻挡,寻求更加广泛和更具深度的经济合作仍是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诉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