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11月12日《今日丝绸头条》
最新动态
11月12日《今日丝绸头条》
2025-11-123


 2051577324@qq.com


【  丝 绸  】

1
凯喜雅携AI织造《富春山居图》完整版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凯喜雅国际消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于2025年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启幕。凯喜雅本次随浙江省商务厅交易团亮相进博会,以“数字织造如何改变丝绸”为主题,在展馆现场首秀旗下专利技术“蝴蝶缎”的新应用——《富春山居图》AI完整版。

100%丝绸AI织造,2亿+织点!这幅长达9米的长卷一亮相便吸引了在场观众的目光。整幅作品未使用任何印刷成分,仅依靠一种黑色纱线,结合AI算法调整面料的织点空间状态,实现明、暗、深、浅的层次变化,以无墨胜有墨的工艺,再现千古名作的笔墨神韵。而实现这一惊艳景象的基础,便是凯喜雅的“蝴蝶缎——数字超精细织造技术”。区别于传统织造机械复制二维平面“单元组织”的形式,“蝴蝶缎”通过织机叠加AI算法,能实现每平方米5500万个立体织点,相较于传统织造精度提升了20倍以上,使得面料更厚实、更耐用、更精细。蝴蝶缎AI算法能模拟几乎所有现存的肌理组织排布方式,并且能够不断进化学习,创造出全新的面料应用。在前不久的九三阅兵仪式上,塞尔维亚总统夫人塔玛拉·武契奇身着一袭真丝礼服出席观礼。这件真丝礼服就选用了凯喜雅丝绸蝴蝶缎面料——清淼。这份选择,体现了蝴蝶缎对丝绸工艺的创新,和对当代生活品味的改变。


2
跨越山海走向世界!苏州丝绸闪耀斯德哥尔摩

现代快报消息,近日,“茶和天下?苏韵雅集”文旅推介会暨“运河流光?守艺新生”非遗精品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办,苏州市吴江区文广旅局、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单位协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忠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馆教育参赞黄立琼、瑞典国家旅游局企业联络主管吉姆?霍夫韦贝里、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主席史蒂芬?布劳尔、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戴卫红、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宁、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刘建东、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查颖冬等领导出席活动。

活动中,苏州丝绸博物馆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范炜焱联合策划的“运河流光?守艺新生”非遗精品展精彩亮相。展览以江苏运河沿线非遗为经,以丝绸之路“丝?茶?瓷”为纬,融合东方千年纹样与色彩美学,让江苏的江河湖海之美与绵长文脉之胜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在北欧大地上绽放璀璨光彩。丝绸色彩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东方美学与哲学思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觉和文化符号。苏州丝绸博物馆完成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丝绸纹样数据库”开发,“丝绸文化色彩数据规范”列入省级标准制定计划,为丝绸色彩应用建立了数字基础。记者了解到,展览中,苏州大学苏作技艺数智化技术团队研发的缂丝色彩数字化应用系统首次亮相,将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合作开展丝绸色彩研究。苏州丝绸博物馆与相关单位基于馆藏衮服纹样研发的“国色华章”丝巾也首次在海外亮相,丝巾将传统色彩融入时尚,呈现独特生活美学韵味。


3
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暨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安康学院举行

安康学院消息,近日,安康学院举行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暨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校长余劲、副校长崔晓明出席活动,人事处、科研处、农生学院负责人,蚕桑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及农生学院相关教师参加活动。仪式由人事处处长汪义瑞主持。

会上,农生学院副院长杨芳分别介绍了西南大学鲁成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苏超研究员等11位受聘兼职教授,以及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学术背景与专业成就。余劲代表学校为兼职教授颁发聘书,崔晓明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聘任仪式后,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主任孟刚、吕婷博士分别与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署合作协议,围绕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等事项达成共识,为实验室科研成果落地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搭建了实践平台。


4
西班牙瓦伦西亚丝绸博物馆一行参观考察浙江省大运河丝绸文化研究院

大运河丝绸文化研究院消息,11月10日上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推荐下,西班牙瓦伦西亚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兼瓦伦西亚高级丝绸艺术学会董事会副主席阿尔伯特与瓦伦西亚高级丝绸艺术学会董事会董事兼常任理事马诺络一行来到位于浙江杭州临平区运河街道的浙江省大运河丝绸文化研究院参观考察。院长邓华强与秘书处同事代表研究院全程陪同接待。

邓院长向阿尔伯特副馆长等详细介绍了临平区因地理环境变迁的原因,使得蚕桑业得以发展的自然背景和有宋以来临平区的丝织业的发展状况,特别以亭趾“姚百万”为代表的家族就可证实运河街道在中国明代已有兴旺的丝绸商业活动。阿尔伯特副馆长感谢邓院长的讲解,让他从新的科学背景了解到丝绸发展的历史,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在交流过程中,阿尔伯特副馆长讲到西班牙的丝绸发展历史,他自己的家族从事丝绸行业已有八代人,现在除了丝绸博物馆他自己还有一家提花工厂,主要织造用于礼服的丝绸面料。随后,邓院长陪同阿尔伯特副馆长一行前往研究院副院长单位“慕江南”丝绸和运河街道纺织龙头企业“奥赛德”布艺走访参观。


5
广西环江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环江融媒消息,今年以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核心目标,以蚕桑产业为重要抓手,通过政策突破、技术革新、链条延伸等举措,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环江产蚕茧4.22万吨,蚕农收入约21.6亿元,预计全年蚕茧产量达4.58万吨,同比增长6%,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6
11月12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5年11月12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电子指数微涨0.03%报收于4659.20点。B丝2022D(商检4A级生丝):251125合约上涨0.03万元报收于46.35万元;260325合约报平,收于46.83万元;260925合约报平,收于46.80万元。更多详细内容请浏览金蚕网。


【  纺 织  】

7
“黑科技”见证纺织产业创新之变

中新网消息,我们的衣服,可以随着人体温度的改变,做到实时控温。”日前,在浙江绍兴柯桥,武汉纺织大学科研团队工作人员的介绍让一款聚酯纤维服装成为“科技焦点”。这款肉眼看不出差异的智能服装,藏着纺织产业的技术革新密码,也折射出全球纺织业向科技驱动转型的鲜明趋势。

近日,第八届世界布商大会在浙江绍兴柯桥区举行。大会以“国际竞合——重构全球纺织价值链新格局”为核心主题,吸引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代表齐聚“国际纺都”,生物医用、绿色循环、数字智能等领域的纺织“黑科技”集中亮相。“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深度融合,全球纺织企业唯有聚焦科创引领,才能在价值链重构中抢占先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说。如其所言,当下,纺织产业正从传统制造向科技驱动跨越,材料革新、技术迭代、模式升级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高校科研力量成为纺织科技的重要源头。比如,东华大学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团队深耕垂直领域数十年,在大会现场展示了微创介入类人工血管、运动医学缝合线等前沿产品。其研发的人工血管覆膜支架兼具薄、密、柔三大特性,薄可压缩便于精准输送至治疗部位,密能杜绝渗血保障疗效,柔则贴合人体血管仿生结构。这款产品采用一体化织造工艺和生物相容性材料,目前已进入审批流程,将推动人工血管国产化。“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与相关政策支持,产品价格大幅降低,能让更多普通百姓享受到国产医用纺织技术的红利。”团队工作人员介绍。面向未来,拓宽发展空间离不开协同创新。英国时装和纺织协会(UKFT)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网络经理劳伦·琼斯特兰德受访时表示,下一代材料与色彩整理领域蕴藏巨大机遇,需研发减少环境影响的替代材料和染色技术,完善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她强调,英中两国可通过行业试点、技术试验等形式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8
纺织产业绿色产能合作与产教融合国际研讨会在东华大学召开

中国日报消息,日前,纺织产业绿色产能合作与产教融合国际研讨会在东华大学召开。该会议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世界贸易组织指导,东华大学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来自英国、德国、意大利、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非等全球21个国家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瑞士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弗兰克·范龙佩指出,全球纺织与服装产业链上有超过7500万工作者,他们是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纺织行业连接着全球的工厂与消费者,亟需向低碳化、数字化与技能驱动型生产转型。他指出,未来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在于“绿色+数字+技能+”,并提出全球变革的六项倡议行动:增强本地增值、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提升教育培训、拓展绿色金融、推进循环经济与强化国际合作。开幕式上,东华大学与摩洛哥纺织服装工业学院等共建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并揭牌,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卓越工程教育平台,传播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东华大学还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联合培养“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工程人才。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世界纺织大学联盟指导委员会闭门会议及多边对话,产教融合与产学研国际合作研讨会暨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年会和东华大学绿色纺织产学研融合成果展。


【  天下事  】

9
央行最新报告显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

经济日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

具体看,金融总量合理增长,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_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4%,人民币贷款余额270.4万亿元。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信贷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有力支持了重点领域、重大战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9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1.8%、22.9%、11.2%、58.2%、12.9%,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10
工信部:到2027年底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中新社消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制造业中试平台是为处在试制阶段的样品转化到生产过程提供中试服务的载体。记者11日从工信部获悉,上述通知明确以“做强一批、激活一批、补齐一批”为核心推进思路,统筹推进中试平台做优做强,有效发挥中试连接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在“做强一批”方面,坚持梯次推进、培优育强、以点带面,引导中试平台按照“储备中试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的路径向更高水平迈进。在“激活一批”方面,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扶持、提质增效,对具备公共服务属性但能力有待提升、作用发挥有待增强的中试平台,通过智能诊断、靶向提升等多样化方式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竞争力。在“补齐一批”方面,坚持需求导向、分业施策、因地制宜,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清洁低碳氢、生物医药、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关键行业领域,结合特色优势选择补齐领域,不断充实高水平中试平台新生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题词




关注及申请使用高档丝绸标志请长按二维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